說出來會被嘲笑的夢想,才有實踐的價值!
───九把刀 暢銷小說家
炎炎夏日豔陽高照,嘉義縣中埔鄉金蘭村的一處果園中,劉椿富正小心翼翼地使用特製的有機肥料,餵養心愛的木瓜樹。回想當初,劉椿富決定摒棄慣行農法,改採使用自然農法時,鄰居們紛紛嘲笑他笨,「本來就不賺錢了,還要用自然農法?」、「你要有心理準備,一定會虧錢!」面對旁人的不理解、甚至等著看好戲的心態,劉椿富選擇無視,他堅信回歸自然,才能讓土地生生不息。
劉椿富本來在中埔經營報社業務,親朋好友都叫他椿富師兄。幾年前,無奈經濟不景氣,家中還有小孩要養,面臨經濟重擔的壓力下,他開始思考從事別的行業。由於本身對種田有興趣,加上以前家中是在阿里山的農地種植竹筍,身為務農子弟的他,早有相關經驗和背景。民國95年,椿富師兄種下了第一顆木瓜種子。
一開始,椿富師兄和其他栽種者沒什麼兩樣,使用化學肥料灌溉土壤,在種木瓜時還會請教一位擁有10幾年種植木瓜經驗的良師益友。這位朋友後來卻因長期使用慣行農法,導致肝功能嚴重受損,成為農藥受害者,使他開始衡量慣行農法對健康的危害。在某個因緣際會下,椿富師兄認識一位在佛光山各分院教授自然農法的老師,而這位讓他回歸大自然的貴人,就是李定淞老師。
在高雄佛光山和嘉義市博愛社區大學推廣自然農法多年的李定淞,外表精神抖擻、活力旺盛,完全看不出來已經將近六十歲,他開朗地笑說:「這都要歸功於自然農法的成效。」椿富師兄透過李定淞認識了自然農法的精神與理念,於民國101年開始當起學生,課程分為初、中、高3個階級,每個階級上4個月。這期間,椿富師兄的土地休耕長達半年,直到去年9月開始採行自然農法,完全不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只使用李定淞調配的天然基肥來滋養土壤。
李定淞表示,50年前還沒有農藥和化肥時,農民本就是採行自然栽種的方式,除了自然推肥外,不施加任何物質,保持土壤潔淨,種植同時,不僅友善環境也回饋大地。「種植的基礎,就是要把地變為良地,養地可改善土質,土質改善了,病蟲害相對就減少了。」李定淞解釋。
為了防治蚜蟲侵入傳染病菌,椿富師兄的木瓜園採用網室栽培,絕不用除草劑,而是雇用人力使用除草機除草,成本較高但他依舊堅持如此,且一年僅除3次草,因為過度耕耘反而易使地力下降,不利於土地的永續利用。為了提供木瓜足夠的養分,椿富師兄採用李定淞調配的發酵液,發酵液的主要功用是為了提供土壤微生物足夠的養分,讓木瓜樹變茁壯,可以對抗病蟲害。其中,1號發酵液用於根系及葉面施肥,主成分為牛奶粉、魚精、糖蜜、海藻精等等,3號發酵液則是李定淞的獨家配方,用來對抗病蟲害,可有效防治二點葉?。
椿富師兄表示,目前嘉義中埔採用自然農法栽種木瓜的只有他一人,從慣行農法回歸到自然農法,過程中難免有點擔心,但從李定淞的課程中,使他獲益良多。「我們應該以自然的耕種方式愛護土地。」李定淞表示,人類本來就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採行自然農法,就是對土地的一種回饋。使椿富師兄更堅信唯有透過生態的平衡,才能讓作物持續自然健康成長,土地也才能永續利用。
木瓜在種植過程中須注意水分和營養,「木瓜需要水,但不能一直泡水。」椿富師兄表示,因為木瓜吸收過多水分易造成甜度下降,且根部浸水24~48小時即腐爛,因此,雨季期間須特別注意,積水處要隨時疏通,以防根部腐爛。在種植過程中若碰到疑難雜症,他會立刻請教李定淞,而李定淞每個月就會過來巡視一次,替木瓜樹「健檢」。
6~10月為木瓜的盛產季,種植9個月即可收成,使用自然農法種植的木瓜,甜度約在12~15度,更勝於慣行農法的11度。吃一口,木瓜裡頭的天然果膠和酵素也一併跟著下肚,「自然與否,用嘴巴吃就知道了!」椿富師兄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