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年次的年輕小農,有著不同於常人的老成思想,來自台南的黃偉哲,高中畢業就因為嚮往田園生活而一個人坐著火車來到花蓮這片淨土,「這個社會太功利了,課本教導我們不要用文憑看待一個人,但是回到環境裡,師長、父母依然希望我們考上好大學、唸碩士、博士。人人都去念碩博士了,誰來種植糧食?民以食為天,未來面臨糧食短缺的危機時,只有有錢人買得到糧食,那些貧困的人呢?」他用著不符合年紀的擔憂說著。隱隱有一種哲人思維的偉哲,決心以不使用化學肥料、農藥,與各種鳥類、昆蟲展開了共生共榮的自然農法耕作生涯。
「當我剛走進農業什麼都沒有時,在花蓮結交的一位有機農友彭宇閎,大方提供我小瓢蟲自然生態農場的資材、土地和驗證,讓我得以發揮才能,我將產品獲利和通路與他一起共享,目前我們共同經營的品牌是禾昇,並一起共同經營山瑄璨有機農莊。」黃偉哲說道。之後,壽豐農會照顧青農給予資源和協助(註:不是借貸),政府的小地主大佃農政策特別照顧有機農業,因此租地成本幾乎是零,讓他們有機會可以發揮。
黃偉哲及彭宇閎認為農業是一門在大自然及人文互動中尋求平衡的一種藝術,而農業的本質就是生命,在農田裡的生命- 作物、農夫、昆蟲、小動物會自己找尋所需要的出路,以應和大自然的法則。對於蟲害,黃偉哲也有獨到的見解- 蟲量是象徵農夫平日習慣是否得當,應做未做而有蟲害是農夫之過,農夫有義務為整體生態控管數量,先檢查雜草是否留存過多,通風是否良好,這些都做到了之後,再反省自己有無貪婪把作物當做賺錢的工具,而失去對生命應有的尊重,如無,才可以噴灑蘇力菌或將蘇力菌混米糠以九宮格式點施。(蘇力菌是一種昆蟲病原細菌,是常見的安全環保、有機無毒資材)
氣候的變化漸趨極端,近幾年來氣候的乾旱程度,乾到土都如麵粉一般,非過往經驗可知,蘇力菌並沒有辦法遏止蟲害擴大及蔓延的速度,即使用混著蘇力菌的米糠誘餌也沒有用。黃偉哲語重心長地說:「在城市的人們,因為受盡文明的層層保護,致使無法像日夜和大自然共處的農夫們一樣,獲得第一線清楚的情報,以致對於大自然的警訊渾然未知。」
黃偉哲專職甜玉米為主,種子來自台南,保證不是外國進口,有基因改造疑慮的種子甜玉米。山瑄璨有機農莊的甜玉米,除了果實壯碩豐滿、甜度高之外,有機甜玉米散發的淡淡果實香氣,最能傳達作物為自然栽培的特色,不同於使用慣行栽培的作物,因為使用過量的化學肥料,營養太過集中而導致作物失去本色。
家人從一開始的反對到接受而默默協助,黃偉哲的父親也種植有機的蘋果芭蕉,有機肥料以玉米桿子放置芭蕉樹旁,讓它自然腐爛。蘋果芭蕉比一般市場常見的芭蕉品種相比,個頭大了一倍,蘋果香氣加上淡淡果酸味,吃起來香甜不膩,深受好評。
彭宇閎自小即生長於農業家庭,家裡主要種植竹筍,對於農耕駕輕就熟,近幾年與黃偉哲一起在產銷班,熟絡後發現兩人不僅很有默契、理念也很合,於是決定一起在這個領域深耕努力。除了甜玉米,黃豆作物是一項新的嘗試,選擇花蓮一號品種的台灣本土黃豆,符合適地適種的原則,但是唯一的缺點就是容易裂果,導致黃豆初試啼聲,竟有20~30%掉進田裡變成天然肥料。
黃豆最怕的是草害!一旦錯過除草的黃金時機,當草長過黃豆的高度,對於結果率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此外還會連帶造成濕度升高,致黃豆罹患紫斑病,因此,對於雜草管理是特別需要審慎處理的,種植有機黃豆得要勤除草才行!彭宇閎:「不同於慣行農法,有機栽種黃豆,最大的差異就是採收與草害了。」在不噴灑落葉劑的情況下,由於黃豆的生長速度不一,無法全面性採收,必須逐一挑選成熟的果實,對於採收作業也是個不小的負擔。除了草害,彭宇閎對於蟲害倒是老神在在,不是很擔心,黃豆不若十字花科植物,其實蟲並不特別愛吃,比較需要防治的就屬蛾類了,通常使用微生物菌自行發酵,以及白薑菌,噴灑於葉面上,對蟲害的抑制即有非常好的效果。
黃偉哲與彭宇閎想透過有機作物的產銷過程,把藝術、生命、哲理等訊息傳遞出去,開啟另外一種思維、另外一種溝通、另外一種農夫與消費者可以互相信賴;互相體諒的文化進而達到共存共榮的改變,讓未來的新一代有一個更好的世界,讓農產品不在只是冷冰冰的在超市或是菜市場,讓消費者得知購買的產品來自何方,是用甚麼農法栽種,他期望蔬菜、水果有來自於各方的支持、認同和參與等情感在裡頭。
有機黃豆田首重雜草管理,植株約莫細奇異筆大小才是健康的,先有健康的植株才有好品質的黃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