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吃素長大的火龍果!」吳建儀一邊摘下一顆紅通通的火龍果一邊笑呵呵地和我們解說。顧不得台南中午炙熱的艷陽,大家豪邁的在果園裡啃食多汁的紅肉火龍果,吳建儀的表姊陳慧娥自豪地說:「是不是很香甜、紮實?冰過更好吃!」我們頻頻點頭。吳建儀表示,他種的火龍果所含的膠質比市售的有機火龍果還多,問他祕訣是什麼?「最大的差異之處在於栽種過程和方式。」他解釋道。
吳建儀採用草生栽培法,割下來的草直接放置於地上,形成最天然的肥料,且雜草有保濕土地的作用,讓火龍果不會因為根系太乾燥,而影響果實的品質和口感。火龍果幾乎沒有病蟲害,最害怕的就是東方果實蠅,最常見的防治方法就是在火龍果還沒成熟時,立即套袋。然而,吳建儀說:「因為不用魚精等製成的動物性肥料,相對較不會散發氣味吸引果蠅來騷擾火龍果。」陳慧娥表示,曾經有果農使用魚精,結果被檢測出有重金屬,因為大海受到汙染,魚也有重金屬的汙染,再施用於果樹,果樹也跟著染上重金屬了,而使用植物性肥料可避免此問題。
台灣空氣汙染嚴重,下的雨幾乎是酸雨,因為在每次下雨過後,他都會幫土壤「解毒」。用自製的有機益菌酵素液去噴灑,分解殘留在土壤裡的毒素,「要分解毒素,土地才會乾淨,種出來的東西才健康,吃下去才能把身體裡不好的毒物排出來。」問他要如何知道土地健不健康?吳建儀說:「很簡單,看草長的健不健康、是否生氣蓬勃就知道了。」
另外,他不刻意挑選要種哪幾種草,讓草的品項自然演化,形成生態平衡,「我喜歡照植物自然的屬性,順應大自然。」吳建儀有個最樸實的志願,就是希望回復到百年前的土地般純淨,因此他也研究生物科學,如何讓土壤活化,他坦言:「最重要的是要持續做,細水長流才能慢慢回復。」一個禮拜會噴一次益菌,為的是把不好的毒素分解掉,讓土地健康,植株也會跟著健康,越長越茁壯。
吳建儀種植火龍果的經驗已有2年多,之前在台南白河種蓮花、檀香,後來研究果樹。土地休耕了5年才開始種植火龍果,期間自己鑽研許多種植的知識,也請教專家朋友們。他坦言,前2年很辛苦,幾乎沒有收入,但他知道不能急於一時,要往長遠的方向看。他表示,最大的困難是,必須要有對的觀點,才會去做相同理念的事。「現在功利主義下,大家求新、求快、求變,為追求高產量,噴了一堆農藥、使用生長激素,實在很糟糕!」吳建儀惋惜地說。
吳建儀種的火龍果今年4月開花,產季從5~12月,今年夏天產量供不應求,熱銷到上海、北京,愛研究的他希望明年能夠挑戰1整年份開花,「果樹以高溫高濕的環境為主,條件夠,就會開花,不須揠苗助長。」他表示,為提高果實品質,須行疏果。疏果後,使其達到適當之果比,一株大約2~3顆,並保留果型佳、高品質的果實。「我是重質不重量啦!」他笑說。
吳建儀也堅持不架棚子,因為架棚子會使光度不夠,肥料裡的硫化物沒有足夠的陽光會轉化不良。此外,陽光照射會使葉綠素直接轉化為營養留在果實裡,吃下去有滿滿陽光的感覺,「這種果沒辦法模仿!」他自豪地笑說。吳建儀種的有機火龍果嘗起來較綿密、紮實,口感較Q,帶有一股淡淡的天然果香,冰鎮過後更香甜順口!甜度最甜可達20度,且是渾然天成的甜,甜中帶點微酸的好滋味在嘴裡瀰漫開來,吃多都不會膩,反而有股很清爽的感覺,冰鎮過後的火龍果,清幽沁人心扉,如同農場名稱,果然鮮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