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末初夏氣候漸漸轉為溫暖炎熱,正式進入綠竹筍盛產期,鮮甜脆嫩的涼拌綠竹筍是許多家庭必備的消暑家常菜,既美味又開胃。趕在產期剛開始,我們來到北部著名綠竹筍產地—新北市五股觀音山,清晨五點準時與吳家父子在山腳下會合,準備在天光前一探挖竹筍現場囉!
夏日清晨五點,正當多數人還在舒服的被窩熟睡時,吳家父子早已在綠竹筍園開始採收工作,今年已經70歲的吳進財手拿鋤頭挖起綠竹筍俐落又快速,從國中畢業後就開始種綠竹筍,至今已經五十幾年,不只技術熟練,經驗更是豐富。為了分擔父親辛勞,吳泓泰八年前辭去保險業工作回家接手筍園事務,「早期祖先就在觀音山上這片地種綠竹筍,我是第五代了!」從小每逢寒暑假都要上山幫忙,對種綠竹筍並不陌生,然而父親以往都是用慣行方式栽培,他接手後決定改為全面不噴農藥,用人力除草取代除草劑。「既然回來,就要改變傳統慣行的方式,做出差異性,若是繼續用農藥,雖然蟲死了,但人也變得不健康。」他認真地說著自己的理念,改為無農藥耕作後,近年獨角仙、鍬形蟲等昆蟲都陸續棲息報到,筍園生態環境也變得豐富。
全台從北至南都有綠竹筍產地,其中北部以五股觀音山產區最為知名,種植面積約有550公頃。吳大哥細數介紹當地先天優勢,「這裡不僅氣候、溫度適合綠竹筍生長,由於觀音山是大屯火山噴發後形成,也是最後一期,所以有天然的火山地質,富含礦物質且質地較蓬鬆。」歸功於這些條件,五股觀音山出產的綠竹筍嚐起來特別細緻鮮美。吳家的綠竹筍園面積廣大,共約一甲半,全由吳爸爸和吳大哥兩人一手照料,每年產期在四月中旬至九月份,期間會有兩波收成的高峰,大約在六月中旬和八月初。如何將綠竹筍種得好,吳大哥分享,「施肥和管理是兩大關鍵!」他帶入無農藥栽培的管理方式,除了全面摒棄農藥,在園區留下一些雜草與綠竹筍一起生長,平時也不惜成本施有機肥為土壤和植株補充養分,多年下來培養出綠竹筍的好底子。
一整個早晨,我們穿梭在竹林裡,緊跟在吳爸爸和吳大哥身旁,一探開採綠竹筍的過程。吳爸爸一邊拿著鋤頭一邊說,「每到收成期,竹子下的土壤會冒出裂縫,往下挖就能挖到竹筍。」他熟練地鎖定目標、挖出綠竹筍,五十幾年來累積的經驗,一眼便能準確判斷出哪裡可以採收,「像這個裂縫裂得太小還不能挖喔!」我們在旁看了許久仍一知半解,其中眉角可不是外人所想得這麼簡單,再加上綠竹筍是個嬌嫩的作物,開採時必須用鋤頭小心翼翼翻開土壤,一旦看見綠竹筍的尖頭就要停下,用手撥開周圍土壤,再以刀子從根部切除下來,過程中要是一不小心都可能造成綠竹筍損傷。吳大哥感嘆說道,「種植綠竹筍很費人工,我都常開玩笑形容,採收綠竹筍是『又跪又拜』,彎著腰拿鋤頭翻土如同跟老天爺祈求,看見綠竹筍之後還要跪地挖採,像是跪拜一樣。」汗流浹背在竹林裡採收,相當辛苦費力,顆顆竹筍都得來不易。
▲ 最令吳大哥頭疼的綠竹筍蟲害是「捲葉蟲」,被它入侵的葉子會捲縮在一起,直到嫩葉被吃光,會影響樹體光合作用,無農藥栽培目前只能用蘇力菌和礦物油等資材防治。
▲ 除了主要種植綠竹筍,吳大哥也逐漸朝栽種多元化作物發展,利用空間在竹林裡種了各種蔬菜,像是南瓜、苦瓜、茄子、瓠瓜等。
吳大哥接手管理筍園以來,從一開始和父親在耕作方式上偶有爭執,到如今父親全力支持他走出自己的路,儘管產量沒辦法和以前做慣行時來得多,但他依舊堅持:「先把品質顧好,再求產量!」自家好品質的綠竹筍雖然體型不大,但卻是內行人眼中的筍中極品,他分享,「其實綠竹筍不一定大就好吃,最優質的綠竹筍是『矮、肥、短』,筍形彎曲如牛角,底部越寬胖,表示筍肉肥厚。」將帶殼綠竹筍放入電鍋蒸煮,切塊直接品嚐最能吃出自然原味,風味鮮甜如水梨,纖維少且肉質細嫩爽脆,既清爽又營養,是夏日不可缺少的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