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元廷求學時主修生物資源系,後來加入隸屬外交部國合會的『農技團』,主司實驗室的組織培養研究工作,專職負責植物無菌無性的大量繁殖,曾外派至中東巴林協助當地特色作物『棕棗』的相關研究,待了一年餘,適逢太太懷孕,又因其為紅斑性狼瘡患者,特別需要悉心照顧,考量中東並不適合長期定居,遂決定返台另起爐灶,心中懷著鄉村農夫夢的他,最後選擇追尋自己內心的聲音,利用觀音老家的空地,並以種植地瓜作為入門,品種囊括:日本種金時地瓜、紫心地瓜、栗子地瓜與經過改良後的57號地瓜。
獲選第一屆百大青農,求學念的是生物系,因此很注重環境的維護及生態保育,曾隨農技團外駐中東巴林,參與組織培養,利用無菌繁殖的技術,讓植物快速增殖、提升產量。返台後投身農業,毅然決定從事有機耕作。
聊起元廷與農業的淵源,溯及早年曾跟著栽培蝴蝶蘭的父親,從旁協助日常農務,然後到農技團參與農業相關的植物組織培養及大量繁殖,一直到2012年於桃園觀音鄉成立「佳雨有機農場」,農場的主力作物為地瓜,對於露天栽培,必須仰賴老天爺賞飯吃的感觸甚深,因此以『佳雨』命名之,蘊含著期許在裡頭。除了露天作物之外,另有80座溫室培育有機蔬菜。元廷當初選擇務農,即決定以有機方式耕作,「因為我本身是學生物的,會注重到一些生態的保育、還有對於環境的維護,因此自然而然就選擇投入有機農業了。」元廷分享著他的理念,小編望向農場蓬勃生長的景象,也就能夠意會他想傳達的一種信念,無怪乎獲選為2013年第一屆百大青農,實至名歸。
元廷從原本的全然生手,愈做愈有心得,種植面積也因此逐年擴增,自起初的2分地如今已擴增至近10公頃,產量逐年攀升,對於田間的生產管理花費相當多的心力,尤其在設備改良的部分,積極尋求機械化代替人工作業,「如果單純靠人工勞力(尤其又面臨缺工問題),實在很難達到有效率、更好的效果。」元廷繼續說著,地瓜田一種下去就要開始除草了,因為農場的種植面積大,所以當然要靠機器除草;就連以往的人工翻藤,現也都以機器取代,確實在效率上提高許多,『翻藤』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植株的養分能夠集中,一株約保留3~4顆地瓜即可,避免再多長出不必要的果搶了養分,讓原本生長的地瓜茁壯健康。
相較於南部的極端型氣候(豔陽大雨),觀音地區的氣候則趨於緩和穩定;當地土質屬紅黏土,水分與養分都容易保留,元廷的地瓜田偶與南瓜輪種,大部分會休耕,次年再重新種植一批新的,採取『種植半年休耕半年』的模式,藉以養土養地。元廷笑說地瓜其實是當初想得簡單卻藏著許多眉角的作物!「的確地瓜要種起來不難,但要種得好吃又有產量,尤其是有機栽種,首先要顧慮到蟲害問題,不施任何藥物就得在管理上更花功夫,稍不留意地瓜遭蟲蛀的損害率會很高。」面對『甘薯蟻象』如臨大敵,牠們不僅繁殖快速,還會鑽進地瓜產卵,產生嚴重危害,因此需設置性費洛蒙陷阱作防治,而這些陷阱在擺放的位置及數量上也是有巧思的,經過幾年不斷的調整嘗試下,元廷已有相當豐富的經驗,截至目前實施的成效皆不錯,能夠以較高的效率防堵蟲害危機。再者,元廷也運用本身的專長,在自家空間闢一間小實驗室,培育健康強壯的地瓜苗,因此他的地瓜田生長得茁壯又旺盛,在抵禦病蟲害時的免疫力相對佳。
給後生晚輩的忠告:投入農業需考量實際層面,勿懷著過於浪漫的想像。
當初很單純的想要回來自己家鄉的土地經營,因為對農村生活有嚮往、喜歡這樣的生活型態,但實際投入並實做六年後,元廷想要給欲從農的晚生後輩一些忠告:「務農還是必須考量到現實面,勿像自己當初過於浪漫化或是太文青思考,還是要先擁有良好的技術,以致有好的產量以及種植規模等,萬事兼備後才有辦法支撐下去。」因此元廷先不做長遠的規畫,現階段想要做到穩定,包括做好生產與管理、把品質顧得更好,讓佳雨有機農場的所有產品都能夠有口皆碑。
種植面積近十公頃,挖地瓜亦需仰賴機器
挖地瓜作業ing
中耕機-用以鬆土、追肥及除草之用
外型輕巧的播種機
▲元廷在自家空間設立一間小實驗室,以地瓜組織培養無病毒苗,使成長的植株更健康茁壯。
因為有機耕作之故,田間的自然生態相當豐富維持著原始的,只要留心觀察,時常可發現驚喜在裡頭唷!
赫見駐足田間的螢火蟲(台灣窗螢)
發現七星瓢蟲正在捕捉蚜蟲
牠正是琉球紫蛺蝶的幼蟲
遠看誤以為石頭,仔細一瞧竟是隻鱉
長腳赤蛙也來湊一咖
水質夠純淨才能看見渦蟲的身影
有機轉型期57號地瓜第2件8折,$2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