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無花果,一般常見到的是加工後的無花果乾,但若是品嚐過新鮮無花果,肯定會被它的特殊風味深深吸引~近年越來越多農友投入栽培無花果,讓它在台灣不再是稀有少見的水果,這回拜訪的雲林縣林內鄉無花果農友,不僅種植經驗豐富,高難度有機栽培的果實更是擁有好品質喔!
「來,跟著我帶你們參觀我的無花果!」熱情招呼我們到訪的是農場主人張學正,早在民國92年台灣無花果還不普遍的時候,他就全心投入種植,是位栽培經驗相當豐富的農友。談笑間盡是爽朗幽默的張大哥原先在紡織廠工作,工廠無預警轉讓後,他念頭一轉索性辭職回鄉,在友人推薦下認識無花果這項作物,決定當成從農的起點。張大哥笑著分享,原先並不看好無花果的發展性,但每年越種越有心得,家人也很支持,「挑戰越種越好」成了他前進的動力,在民國100年更開始轉為有機栽種,如今已正式取得有機認證。也許是天生樂觀豪爽的性格,對於有機栽培的高難度,他笑臉盈盈表示,「做有機沒有回頭路,當初大概就是一股傻勁投入下去吧!告訴自己,做了就堅持。」而他的農場名稱「珍正好」,由來取自太太與自己的名字,更是別有一番意義呢!
無花果是地中海周邊地區常見的水果,由於台灣氣候高溫潮濕,市面上較少看到新鮮的無花果,多半都是加工後的無花果乾,但近年溫室栽培技術逐漸普及,開始有越來越多農友投入栽種,讓更多人能享用到本土無花果的美好滋味。無花果原產於中東、西亞、地中海沿岸地區,相傳是人類最早栽種的果樹之一,至今已經超過五千年歷史,在《聖經》和《古蘭經》中,又被稱為「生命果」、「太陽果」,可別小看它果形不大,除了擁有特殊風味,還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C等多項營養成份喔!
踏進張大哥的溫室,除了聞到撲鼻而來的陣陣果香,讓人立即感受到的是挑高、不擁擠的空間,且裡頭一點也不悶熱難耐。他自豪介紹,「無花果長得好,維持通風和適當的栽種密度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搭建的溫室擁有完善的通風和灌溉系統,四周採用的紗網不僅能減少果實蠅進入,重要的是縫隙沒這麼密,能讓戶外自然風流通進溫室,保持良好通風。在種植和管理上,張大哥相當用心,不斷嘗試將果樹種得更好,今年把一部分果樹移除重種,降低栽種密度、拉寬植株間距,「不追求高產量,而是要讓無花果穩定生長,把品質顧好。」
張大哥的無花果產期從六月開始到隔年年初,全面採收完成後,會將部分葉片和靠近地面的側枝修剪掉,能加強通風、減少病害發生。他表示,尤其無花果在秋冬時容易因通風不良引起繡病,葉片會呈現咖啡色枯萎狀,甚至影響植株和果實生長,必須更加留心防範和照料。
每當颱風豪大雨過後,張大哥會將濁水溪水源引進溫室內的溝渠中,沉澱後裡面挾帶了富含微量元素的灰黑色土壤,質地緊密且濕黏,能提供作物豐富肥份,堪稱是天然又營養的「黑金」。
看著採收好的無花果安穩地堆疊在一塊,清新的香氣和飽滿的果形光用看得就令人垂涎,但其實顆顆完好的果實背後,是每天勤勞採收、仔細精挑細撿的心血。張大哥挑了顆熟度足夠的果實和我們解釋,只見剝開後果肉上爬著數隻螞蟻,「螞蟻會從果實底部的裂孔進入,所以採收後要透過X光機般的雙眼仔細篩選,淘汰掉蟲害和瑕疵的果實後才能出貨。」除此之外,無花果成熟階段的生長速度非常快,必須每天巡視兩到三趟採收,否則稍晚了一天摘採,嬌嫩的果實熟度過高,更容易有碰撞損傷的風險,因此送到顧客手中的無花果,顆顆都是珍貴且難得的精選。
許多人都會好奇名為「無花果」,是因為不會開花嗎?還是什麼原因呢?其實無花果的雌雄異花藏在囊狀總花托內,果實由總花托和其他花器組成,才會外觀只見果實而不見花。完熟的無花果有著紅紫色外皮、似蒜頭的形狀,內裡無果核,可切片或連皮帶果肉整顆一起品嚐,富含水份的果肉呈淡紅色,一口咬下,皮細肉嫩、清甜多汁,鬆軟綿密的口感像是水蜜桃般,吃起來清爽無負擔,甜美滋味令人回味無窮!張大哥建議,由於是有機栽種,不必擔心農藥殘留,只需簡單洗淨,品嚐前可將果柄和粗糙底部切除,口感更細緻滑順喔!